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老员工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对于老员工创业而言,注定是一个新的开端。公司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乘风破浪,因地制宜制定《太阳成集团tyc33455创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引领“创业风暴”,助推学子创业,培育具有区域特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创客学堂——创客的创意分享与实现空间。4月2日,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众创空间,创业学院全力打造的创客学堂之创新·创客·创业智慧分享系列沙龙活动吸引了众多拥有创业梦想学子的眼球,这里不仅聚集了众多“名师名家”的创业案例和经验,还配备各项为创业学子实现创业梦想的“助推器”,让学子们的创业不再“孤单”。
那么,创业学院为创客们提供了哪些创业平台?这些创业平台如何实现创客们的个性化和精细化指导?创业学院又是如何探索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机制”?近日,新闻中心记者就创业学院引领学子创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问题专访了创业学院副经理王佑镁教授。
创业学院为创客提供了哪些创业平台?这些平台又是如何实现个性化和精细化指导?
王佑镁介绍说,创业学院为广大想创业学子提供综合的“一站式”服务,为创客们提供的创业平台有很多,包括创客学堂、创业面对面、创业竞赛、寻找身边的创客以及创业项目分享、创意制作等活动平台,以此为支撑,为所有有创意、有创业意愿、有创新想法、有科技制作意愿和科技制作产品的学子提供一个综合孵化和服务平台。除这些孵化平台外,众创空间还规划了5个功能区:导师工作区、综合服务区、项目对接区、创业咨询区、创业苗圃区,每个空间都为创业学子的创业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如,在导师工作区,每周都会有创业导师为员工提供创业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在综合服务区,搭建了包括工商、税务、银行、法律等部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项目对接区,通过项目对接会的形式让员工和企业形成定期的交流、对接机制;在创业咨询区,主要是诊断、解决创业学子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此外,还有创业苗圃区以及创客工坊、创业咖啡吧等,这样就构成了非常完整的员工创新创业生态链。
优化创业园区,打造精品创业园。现已有三十七个员工创业团队入驻老员工创业园。王佑镁副经理强调,创业园以新兴产业创业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行业类别、不同员工类别实施不同的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形成设计、影像技术、互联网+、新媒体、文创、电商、公益、综合等多个类别的创业项目团队布局。同时要扩老员工创业团队容量,让更多的员工创业团队到创业园接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员工项目入住园区之后,不会放任员工“自生自灭”,会通过开展员工创业俱乐部、创客学堂沙龙系列活动将员工聚集起来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
打通校内创业园和校外创业园的沟通渠道。现已与源大集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温大创业学子提供人力、物力、场地、经费等支持,员工创业项目需要的资源可以直接跟校外挂钩,方便员工项目更好的“走出去”。
创业班级和创业园区的孵化机制“连线”。为优化员工创业教育的资源,入住创业园的员工可优先参与学校开设的先锋班,参与创业班的员工也可以优先入住创业园,把创业教育的元素全部贯穿起来,让创业园区孵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这些创业平台又是如何实现对创客们的个性化和精细化指导?“在众创时代,每个员工的创业需求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扶持,需要得到个性化的发展。由于员工的专业、个性、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创业人才培养一定要遵循分层分类的基本原则。第一层就是普及性创业教育,最主要就是创业精神的培养,主要面对全体员工,通过创业必修课来实现;第二层就是激发员工创业的兴趣,通过创业活动、论坛、创业课程(必修课和公选课)让员工获得兴趣;第三层,通过特色试点、创业苗圃让有意向的员工掌握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第四层,为想创业实践的员工提供创业园区,对接校外的创业资源。”王佑镁副经理如是说。
面对之前创业教育单一的形式,创业学院今年有哪些新动作来加强全校员工在创业方面的通识教育?学校如何探索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新机制”的?
王佑镁介绍,目前创业类课程还是很受欢迎的,但由于整体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员工对通识课的认识不够重视,创业通识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一现状,创业学院与教育部爱课网进行合作,积极建设两门慕课课程,并计划在下学期针对大一新生开设《老员工创业基础》必修课。同时,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10个学分的跨专业选修课,只要是有创业兴趣的员工都可以选其他学院的课程,这对于培养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创业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此外,在课外教育项目上,学校也设有2个针对创业实践和活动的创新创业学分。
如何探索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新机制”的?王佑镁副经理说,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也是教育部一直在推行的创业教育理念。我们学校很早就把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着眼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学校正深度推进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创业要素融入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创业必修课、创业选修课、创新创业学分、跨专业选修课等具体在方案上固定下来;二是实施3+1创业教育试点班,如设计类、营销类与创业关联非常大,计划在3-5年推行5个左右的试点班,作为一种探索深度融合创业要素;三是落实创业教育与员工学业发展融合,通过一些活动、竞赛把创业和学习整合在一起;四是在制度上推行把员工的创业实践跟学分打通,让员工把专业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创业实践当中;五是与各学院联合开展专业创业项目的支持,从专业、团队、方案上等多维度融合创业要素。
创业学院作为温州市众创空间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具有一定的整合社会化创业资源的能力,这给学子的创业项目孵化带来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创业学院有哪些校企对接上的合作来帮扶学子创业?校企对接对员工的影响有哪些?
王佑镁副经理说,创业学院已与温州各大园区、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设立了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聘请了多位校外创业导师,建立了校内外创业园区之间的联系机制,员工的项目成熟之后就可以到社会化园区进行发展,社会化园区在税收和场地租用等方面都给我们员工很大的优惠,这都有利于我们员工创业项目的顺利孵化。
在谈到校企对接对员工产生的影响,王佑镁表示,校外创业导师、创业教练的创业学识、经验对员工的创业影响是非常大,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处于真实的创业环境,对员工创业能力的提升将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会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机遇。
目前,哪一类的创业更受员工欢迎?王佑镁介绍说,我们强调创业与专业结合的创业项目,但不一定就是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创业,比如,人文学院一位学广告设计的员工,不但在做蛋糕上的创业表现非常好,现在收益也很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创意、营销上充分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这就体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从微观上讲,目前老员工创业园里面的企业更多的是小微企业;在项目类型上,贴近生活、满足个性化需求,定制社会需求的项目,特别是文化创意、设计、互联网创业、营销类是比较受欢迎的。
王佑镁副经理还给创业员工在创业选择上提了一些建议:一是员工创业要立足本专业并与其它专业结合,鼓励跨界、跨专业;二是一定要做到个性化、定制化、按需化,我们的员工可以跟志同道合的学长学弟学妹等一起来创业,形成一个创业团队,做到学业创业上的双赢;三是关注新经济热点,比如时下的互联网+领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可以找到很多创新点。
回顾公司创业教育走过的15年风雨历程,成果斐然。谈起创业教育的经验,王佑镁副经理说,公司的创业教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我们的创业教育机制、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等方面在全国也是具有一定示范性的。站在众创时代来看,我们温大的创业教育有以下几点回顾和展望:一是要立足温州,立足区域文化,整合区域企业家资源做老员工的创业教育;二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设立实体创业学院,为推进创业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要把握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即强调岗位创业又强调自主创业;四是得益于温州的创业环境,员工和老师的创业意识、参与度、创业干劲普遍比较强;今后,温大要在创业教育保持优势,还需要紧跟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新常态,进一步理顺创业教育的工作机制,系统培养员工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